Logo
的治理方法有:吸收法、燃烧法、催化法、吸附法等;近年来由国外也发展出一些新的工艺技术:低温等离子法等,以下对各工艺作简要对比介绍。

1)直接燃烧法

本法亦称为热氧化法、热力燃烧法,是利用燃气或燃油等辅助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将混合气体加热到一定温度(700800),驻留一定的时间(0.30.5),使可燃的有害物质进行高温分解变为无害物质。

本法的特点:工艺简单、适用高浓度废气治理;但是对于企业现有自身不能燃烧的中低浓度尾气,需助燃剂或加热,能耗大(运行成本比催化燃烧法高10倍以上);运行技术要求高,不易控制与掌握。

2)催化燃烧法

本法是把废气加热到200300经过催化床催化燃烧转化成无害无臭的二氧化碳和水,达到净化目的。本法的特点:起燃温度低,节约能源;净化率高,无二次污染;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好;装置体积小,占地面积少;设备的维修与折旧费较低。该法适用于高温、中高浓度的有机废气治理,国内外已有广泛使用的经验,效果良好。该法是治理有机废气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对于企业现有大风量的有机废气治理存在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较高的缺点。

3)蓄热式焚烧炉(RTO

 RTO,是一种高效有机废气治理设备。与传统的催化燃烧、直燃式热氧化炉(TO)相比,具有热效率高(≥95%)。RTO又称蓄热式氧化炉,其原理是在高温下将可燃废气氧化成对应的氧化物和水,从而净化废气,并回收废气分解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废气分解效率达到99%以上,热回收效率达到95%以上。RTO主体结构由燃烧室、陶瓷填料床和切换阀等组成。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热能回收方式和切换阀方式。

RTO对于高浓度的可燃性废气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但是对于此工程项目不建议采用RTO工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企业车间废气风量较大、浓度低,蓄热焚烧时需外部补充大量燃料燃烧供热,一次性投资成本及后期运行成本高,既不节能也不经济;废气成分含有卤素,燃烧后可能产生高致癌风险的二恶英,对周边居民健康产生极大的潜在危害;RTO工艺对安全防护要求较高,尤其在化工企业应用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废气治理工艺选择过程中需高度谨慎。

4)吸收法

吸收法可分为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大部分有机废气不宜采用化学吸收。物理吸收要求吸收剂应具有与吸收组分有较高的亲和力,低挥发性,吸收液饱和后经解析或精馏后重新使用。本法适合于中高浓度的废气,但要选择一种廉价高效的低挥发性吸收液也比较困难,同时二次污染问题较难解决,净化效果不理想。即采用适当的吸收剂(如柴油、煤油、水等介质)在吸收塔内进行吸收,吸收到一定浓度后进行溶剂与吸收液的分离,溶剂回收,吸收液重新使用或另行处理。


5吸附净化法

吸附净化法处理有机废气是利用颗粒活性炭、纤维活性炭或蜂窝状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积吸附废气中的苯系物,使其净化。当活性炭吸附饱和后可用蒸气进行解析,并回收吸附质,活性炭吸附工艺最常用的是固定床吸附器。

由于该方法由于吸附效率受流速限制,处理大风量时,将设备庞大,占地面积大,另外吸附剂容易被废气中的固体微粒和胶粘物质堵塞,再有当废气温度高于50时,活性炭几乎不起吸附作用,它主要用在处理气量小,废气浓度高的场合。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可以将该法作为末端处理工艺配合其他处理对企业废气进行处理。

6等离子技术

利用电子、离子、自由基和中性粒子小于分子,能够顺利进入分子内部,打开分子链,破坏分子结构的原理,以每秒钟300万至3000万速度的等量发射和回收,轰击发生臭气的分子,从而发生氧化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将有害物转化为无害物质。这种方法常用于低浓度低气量的废气治理。

7)光催化氧化法

在光催化氧化反应中,通过高能紫外光照射在纳米TiO2光催化剂上产生电子空穴对,与表面吸附的水份(H2O)和氧气(O2)反应生成氧化性很强的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离子自由基(O2-O-)。能够把各种废臭气体如醛类、苯类、氨类、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有机物在光催化氧化的作用下还原成二氧化碳(CO2)、水(H2O)以及其它无毒无害物质。优点: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较低,设备投资较低;缺点:水含量大及粉尘含量大的废气影响其去除效率。适用于适合较低中低浓度、大流量的废气治理。